2017年4月15日至5月13日,本人有幸赴新加坡,参加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新加坡研修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理工学院(SP)、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RP)、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里先后参与了关于新加坡国情、教育管理、CDIO教学理念、教学工厂等多场专题报告与交流会,并实地考察了以上几所政府学校,一个月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我们边学、边看、边思,感受良多: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就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由一个本岛和60多个小岛组成,在赤道之北136.8公里处,其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南北21公里,总面积为712平方公里,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亚、澳、欧、非四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高,但新加坡经济发展有实力和活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不仅排在“亚洲四小龙”之首,其商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全球排名第16位。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话说:他们已经在一代人时间内从第三世界越升至第一世界。
新加坡是一个经典国家。新加坡这个被称为地球上小红点的国家,面积不如上海市的一个区大,加上绿卡持有人,人口约520万人,既无腹地,又无资源,却在1965年独立后的短短四十几年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人均国民收入、社会和谐度和国家竞争力等主要指标名列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到处呈现出美丽、精致、开放和活力的气象。
新加坡是一个干净国家。时间飞驰,不知不觉中,我们来新加坡研修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感觉新加坡的空气特别清新,干净。新加坡三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气候,虽然温度高,但几乎每天都会下雨,所以感觉没有那么燥热,空气好,污染小,天很蓝,整个城市象是一个大花园。新加坡目前正从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迈进。
新加坡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国家。在新加坡期间,感觉新加坡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浸透着浓浓的儒家文化。新加坡到处体现了精细管理,到处都有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让你有宾至如归之感。新加坡人都很谦虚,但在谦虚之外,还有一份自信、从容。在这个国度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也是和谐,真正实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他们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国民进行教化,另一方面实行严刑峻法,以刑去刑。通过一系列外在的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如鞭刑、罚款、拘役等处罚,使之慢慢成为国民内心的守则,国民在遵循文明守则中得到好处后,反过来更加自觉地维护和珍爱这些守则。
二 、研修与生活
1、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上海市教委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上师大教育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对这次培训考虑得无微不至,安排得井井有条。上师大教育学院临行前专门召开培训会议,对学习和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加坡方面也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热情服务,邀请了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理工学院(SP)、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NYP)、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RP)和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的领导和老师给我们授课,使我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新加坡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出国学习机会,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力争学有所获。
2、结合实际,广泛交流。这次学习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聆听了专家的理论指导,也深入教学一线考察交流,从顶层设计层面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到基层操作层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特别是走进新加坡高职院校,与老师广泛开展的零距离交流,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
3、服从安排,遵守纪律。考察期间,无论是学习交流,还是自由安排的生活时间,我始终牢记出行要求,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相关规定,自觉服从领队安排、听从指挥,按时上课,集体行动,做到不请假、不旷课,从未单独外出或者晚归,在与当地老师以及社会人员接触中注意言行,始终与同行的同事团结互助、步调一致,在建立深厚感情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教师的良好素质和形象。
三、收获及启示
1、初始国情,从社会发展看精英教育。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整个国家干净整洁,绿树鲜花遍布,在蓝天和阳光的衬托下,显得和谐自然又充满活力。在一个月的参观考察过程中,更是让我们领略了这个东南亚小国的无穷魅力,经济发达、民族多元、秩序井然、交通便利,作为一个建国历史不长、地域面积不广、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一跃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度文明、国民素质普遍优秀的亚洲“四小龙之首”国家。其发展的奥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随着考察的深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息息相关。以2015年为例,新加坡直接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7.74%,仅次于国防与外教。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典范,新加坡独特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锐的教改意识,在聆听报告、实地参观、交流探讨及考察体验过程中,时时给我们以启发。众所周知,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定终身,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偏多一点;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更多一点。而新加坡的教育给我的感觉是站在东西方两种教育的折中点,吸取各自的一些精华,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从他们大力弘扬的中华文化中能明显感受到中庸之道的精髓。
2、聚焦教学,从模式设计感育人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作为公认的创新型综合性高职学院,以“国际知名的杰出理工学院”为愿景,实行董事会之下的院长(总裁)负责制,设有发展部、行政服务部、教学服务部、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部、支援中心和7个教学系部等组织机构,所有后勤服务及安保工作均采取外包形式,且管理、服务相当到位。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战略的核心是“4C”:一是组织文化( culture)。学院以系统化为支撑,通过跨学系、跨部门的紧密型全方位团队合作,形成“无界化”文化。二是创新理念( concept)。为引领办学不断创新发展,学院提出和强化了“教学工厂”、经验积累与分享、综合科技教学、量身定制、“无界化”等理念。三是能力开发( capability)。学院提出教师要具有系统能力开发、校企合作、能力转向等能力和素质,不仅要具有教学能力,而且要具有企业工作能力,甚至要具有超前能力。四是校企合作(connection)。学院提出教学“源于企业,用于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府及政府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深化有远见的、战略性的和双赢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紧密型合作。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强调“4C”要实现顺向和逆向互动,积极为企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努力和贡献。在此办学战略指引下,该学院确定了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重应用重开发和面向世界的办学策略。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我们深入机械工程系的教学工厂,信息系的IT创新中心等,可以看到一个个和各大公司如微软,思科等合作共建的实训室,确实给我们很大的震撼。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教学工厂”。不建一个工厂却又是多个工厂。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实训中心学习环境之中,将教学与企业完全融合在一起,采用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项目教学,项目设计、制作、检验、生产的过程完全与企业相同,在企业环境下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给合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效益。可以看到,中新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是中新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
3、细品文化,从体系搭建悟教育真谛。新加坡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把人力资源用到了极致,真可谓人尽其才,因此教育也早早就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哪怕是教师本身,教育部也帮助大家早早的做好了职业规划,有鉴于教师的志向各异,教育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三条跑道—教学、领导和专科,让教师选择,以期表现卓越。如果教师符合某跑道的水平与标准,也可以转换跑道。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更是多如牛毛,最吸引人的是允许教师到学校以外的部门或机构短期挂职,以便获得新的体验,拓展视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种福利远不是一点物质奖励所能达到的。
走进每所学校,扑面而来的都是学校厚重的文化气息,都有各校领导作向导为我们介绍学校的历史、特色、办学理念等等,有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介绍、时刻提醒和教育国民“喝水不忘挖井人”,感恩的心油然而生。我还非常有幸地深入到数学教育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总体的感觉是非常开放、自由的,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完美的体现了“少教多学”,以“体验、探究、合作”的方式为主。当然,自由的背后是每个学生极其高度的自律,这点从课堂孩子的表现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活泼而不失秩序,“生本位”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四、感悟和反思
1、短暂的新加坡教育考察,所见所感颇多,但印象最深的是每所学校雅致的校园环境,有小桥流水,有亭台楼阁,更有绿草茵茵,一切都是那么浑然天成。环境育人在整个国家体现的淋漓尽致,放眼望去的红花绿叶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这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想心情不舒畅恐怕都很难。环境是第三个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有品位的学习环境。都说教育无大事,但细节决定成败。例如: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行政综合大楼和每个系楼都相互的连接,彼此通畅,在物理空间上,各学系之间没有隔阂。连接各系大楼的廊道都有学生学习桌椅或者活动的场地,电源插座等凸显学校校园设计的良苦用心。
2、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育体系提供教书育人的服务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具有师资培养、项目开发、薪酬考核、人事制度、学生引导、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的特定功能。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项功能的欠缺或不正常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转的失误与偏差。因此,不论从事哪一项业务,工作效果的好与坏都与整个系统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单位不同的排列组合及职能分布直接影响到系统对整体的运营效率。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又要把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3、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在新加坡,每年进入理工学院的学生很多。但是职后再读本科和理工学院的比例很高。其中南洋理工学院达到50%。这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理工学院的培养目标,虽然在培养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他们也特别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扎实,能力提升空间特别大。我们针对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多。特别是毕业生职后深造的情况缺乏调查研究,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服务性还有待提高。
4、重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很有意思,如工商管理系,几乎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对应的一门实习课程。第一学期设置会计、经济、统计、营销、商业沟通和电脑软件;第二学期也设置相同的课程,差别就是第一学期的课程偏重理论讲授,第二学期偏重实践实习操作。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规模不大,但比较有创新能力。老师们介绍,学生们在这里主要接受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首要的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培训,学生培养了积极的工作态度,懂得了应该怎样工作,知道了怎样跟别人交往,明白了为什么要有团队精神。
我们所从事教育服务行业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将教育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效结合,如果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势必影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以“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为宗旨,把质量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同时,为了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必须严把教育服务质量关,精益求精。
5加强课程考核,严格学籍管理。南洋理工学院在的学生考核也很有特点。他们实行期中会考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考试类型又分统考和项目考试等。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将进行重修,不设补考。如果作弊,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从我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情况看,可以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加强。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过于依赖期末考试而平时过程考核松软;重视考试课程而轻视考查课程。
最后,我们对新加坡教育发展的经验必须从两个角度认识和对待。一方面我们应努力学习的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努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另一方面,新加坡与我们的国情不一样,因此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性解决工作难题。